理財的重要步驟 : 定期記錄自己的淨資產

 


定期紀錄淨資產是理財的重要步驟,就像一家公司每個月都需要做財報來檢視營運績效,列出淨資產能幫助自己全盤了解本身的財務狀況,經過一段時間資料的累積,看看數字增減的變化,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目前是否走在正確健康的理財道路上,當看到淨資產越來越多,“ 財富自由  就會一步步地接近。


我投資股票和基金多年,從一開始胡亂投資,沒系統,沒研究,聽信明牌,賠錢繳學費,一直到10幾年前才開始認真看書學習,而且用 excel 有系統的記錄每一筆買賣以及賺賠資料,直到5年前才體會到除了紀錄投入的那些股票基金的價值,負債也要一併紀錄,這樣才能客觀的了解全部的財務狀況。


淨資產是什麼 ?


簡單來說 : 淨資產就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數字。也就是當你把債務全部還清,你真正擁有多少 ? 其實對一家公司來說,淨資產就是業主權益或股東權益。我喜歡把自己的家當成一家公司來維持,我和先生是合夥人,而孩子小的時候是員工,慢慢長大後就獨立了。每家公司都希望能永續經營,同樣地,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,也可以用同樣的概念來管理,這樣日子才會過得踏實。


理論上資產包含 : 銀行帳戶/有價證劵/儲蓄險/房地產/車輛/其他有價值的物品… 等等,但我都是保守估算,所以自住房、自用車不列入,尤其是自住房正常狀態下是不會去變現,自住房價值若一起算的話淨資產會增加很多,但卻看得到吃不到,所以還是實際一點不要將自住房列入比較有意義。


👉為什麼不建議將自住房列入資產,可以參考這篇 : 台灣路上一半都是有錢人?被歸類為「準富裕」,為什麼我感受不到


負債主要包含 : 房貸/車貸/信貸/卡費(卡債)/助學貸款/其他抵押貸款或借款… 等等,大部分的人都是房貸、車貸和卡費 ( 只要是刷卡了還沒繳款就算是負債了 )。負債是遲早要還的,不管是一次還清還是分期付款,有負債的話一定要搞清楚金額。


定期作淨資產統計並累積資料


我都是在每個月最後一天,花一小時左右統計目前的資產和負債,兩者相減就是淨資產了。資產的部分,銀行帳戶餘額利用網路銀行就可以查 刷簿子太浪費時間了,只要常在使用的銀行帳號都應該要去申請網路銀行 ) ,股票、基金、債劵在購買的平台/劵商/銀行的APP或網站都可以查到目前市值。


負債的部分,上借貸銀行的網路銀行就可以查到房貸餘額,車貸一般都會有繳款單可以看得到剩多少借款,卡費累積刷了多少未繳也是從網路銀行或APP 就查得到,然後把這些都記錄到表格中就很清楚了。


以下是模擬的範例 :






資產 : 股票、基金會波動是正常的,只要是正確的投資方式,長期來說價值會是往上的,可能是來自於市值增加或配息再投入,平常的薪水盡量固定分出一部分持續做投資,公司若有獎金或分紅盡量全部或者大部分存起來投入,股票或基金如果有配息也不要覺得好像是多賺的就隨便花掉,多方面的努力,資產總是能越來越多。

負債 : 目標是越來越少或不要增加太多,房貸、車貸一般來說都是分期攤還,理論上負債金額會逐步減少,假如是信貸就要想辦法優先還清,因為信貸利率比較高。若有旅遊開銷就要設好預算,否則不知不覺出國的花費、國內旅遊住宿或吃大餐,動不動就會刷卡刷掉不少錢,另外養車或者換車也是一大錢坑


如果只計算資產卻沒有同時考慮負債的話,有時會造成一些假象,例如 :


A : 資產算一算共有 800萬 ( 不含自住房,自用車 ),但同時還有房貸、車貸、已刷卡共600萬

B : 資產算一算共有 500萬 ( 不含自住房,自用車 ),沒有車貸,只有房貸和刷卡共150萬


表面上 A 的資產看起來比較多,但實際上卻是 B 的 “ 淨資產 350萬 (500-150) ” 比較多,也許 A 的房子比較值錢,但除非是自己不住了賣掉房子,或利用房子增貸做適當的運用,否則是不建議把自住房的房價加進來,可以參考這篇報導 (我到底有多少淨資產?這樣計算) 來加強這部分的理解。


持續且正確的努力和自律


無論薪水高低,如果能有紀律的存錢、投資、適當的節約各種生活開銷,短則一年,長的話5 ~ 10年一定會看到淨資產持續在增加,在這過程中數字會波動是正常的,因為投資本來就會因為市場狀況而有所變化,所以正確的投資心態和方法很重要。


單身的話理論上會快一點,有家庭的話會辛苦一些,但也不一定,最重要的是決心和自律,以及根據自己或家庭狀況做好規劃,持續的紀錄更能夠督促和鼓勵自己,數字會說話,當你看到淨資產慢慢在增加,且時間拉長後增加的速度有變快,就會感受到努力是值得的,與其羨慕別人或者抱怨環境不好際遇不佳,盡早設定好目標、努力前進才是明智的選擇。


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,財務自由後會讓人更有選擇權

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