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股票基金,如何節稅 ?


今年5月所得稅申報,我的稅率降至12%,好幾年來都一直是20%的級距,貢獻了不少稅收,由於我去年930日退休,2024年的薪資所得只到9月份,所以今年的應納稅額明顯減少,明年會更少,應該連5% 也免了,因為已經完全沒有薪資收入,目前的收入來源就是股票和基金的配息

 

5月是每年的報稅季,繳稅是國民的義務,該繳的稅就要繳,但理論上領薪水的上班族會比較有怨言,因為公司一定都會申報員工薪資所得給稽徵機關,所以該繳的稅是逃不掉的。但如果是投資所得,就看你怎麼操作,有些不但可以免稅甚至還能退稅,所以就算兩個年收入一樣的人,理論上那個薪資所得占比高的,繳的稅可能會多一些,雖然看似不公平,但也代表弄懂遊戲規則是有必要的。

 

善用 「股利所得合併課稅抵減稅額」 8.5%稅額扣抵、上限8萬元


如果有投資台股,或者買投資區域為台灣的基金,有股利收入的話,這部分是要課稅的,一般都是和薪資所得合併申報 ( 所得級距30%或40% 的人建議不要合併,分開申報比較划算,會達到40% 等級應該也不是一般的上班族了 ),而這個股利收入雖然要課稅,但另一方面卻又可以退稅,對5% 稅率族來說比較有感。

 

例如 : 去年領股息30萬,8.5%稅額扣抵 :


👉 免繳稅的人 : 還能額外退稅 25,500 = ( 300,000 * 8.5% )

👉 5% 稅率者 : 能額外扣抵 10,500 = ( 300,000 * ( 8.5-5 )% )

👉 12% 稅率者 : 為了這30萬股息收入,要多繳稅 10,500 = ( 300,000 * ( 12-8.5)% )

👉 20% 稅率者 : 為了這30萬股息收入,要多繳稅 34,500 = ( 300,000 * ( 20-8.5)% )

👉 30% 稅率者 : 為了這30萬股息收入,要多繳稅 64,500 = ( 300,000 * ( 30-8.5)% )

👉 40% 稅率者 : 為了這30萬股息收入,要多繳稅 94,500 = ( 300,000 * ( 40-8.5)% )

 

所以對於高收入者來說,這個抵減的效果越來越小,如果是30%40%的人,就比較適合分離課稅,用固定28%的稅率才划算。另外,這個抵減是有上限的,最多可以抵減8萬元,所以只要股息收入在94萬以內,這個8萬元的抵減額度都吃的到。

 

我覺得這個8.5%的可抵減稅額還蠻不錯的,尤其對5%稅率的小資族來說,長期存股可以領股息 ( 台股股息殖利率大部分都有5-7% ),然後你領到的這些股息還可以再拿回 3.5% ( 你本來就只要繳5%,現在再抵8.5% ),這其實也算是在鼓勵你長期投資,別只是短進短出想作價差。


 

出借股票不但可以賺租金,也能節稅


從上面的例子很清楚可以看出,只要是稅率已經達到12% (以上),就算是有8.5%可以扣抵,還是要再額外繳稅,早期我的稅率是落在12%,這幾年是落在20%,所以股息領越多,稅也跟著增加。不想多繳稅有很多方法,可以選擇少配息成長型或市值型的股票 ( 例如: 0050 ),或是不參加除權息,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盡量出借手中的股票。


只要你的股票屬於長期投資,不會常常短期進出,就很適合將股票出借。金融市場操作手法很多,有些操作放空的人會需要借入股票,一般劵商的 APP 平台都有這種功能,搓合想借入股票和借出股票的人,借出股票的人可以賺租金、借入股票的人要付租金、劵商賺手續費。


不過出借股票可以賺到的租金不多,也不見得借得出去,就要看市場有無需求。租金只是加減賺,但對於高稅率的人來說,利用股票出借可以節稅才是重點。在股票出借期間,若遇到除權息沒把股票召回的話,配息收入就不會掛到你的名下,但一樣會收到股息 ( 以「權益補償金」補給你 )


如果單筆股息收入超過2萬元,本來會被課二代健保費 2.11%,既然配息收入不會掛到你的名下,那這個二代健保費你也不會被扣到,簡單來說就是雖然股票借出去了,股息照領,二代健保課不到你,這筆股息收入也不會掛到你的名下,隔年5月要申報所得稅時,也就不用繳稅,所以對稅率12% (以上) 的人很有利,但如果是稅率5% 的人,最好在除權息前把股票召回,這樣股息算你的,8.5%稅額扣抵才吃得到。

 

我的股票投資大部分屬於長期存股,好多年前就開始把股票出借,以前大部分投資科技個股,很好出借 ( 當時平均每月約有2000 的租金可收 ),出借利率不錯,近年來大部分轉成 ETF 和金融股,因為比較難出借,利率也很低,所以出借收入少很多 ( 現在每月只剩 200 ),股票出借是多賺的,只要你不會常短期買賣 ( 股票召回一般需要半天到一天,才會回到你的集保戶頭 ) ,股票出借算是可以賺零用錢,而且對稅率高的人也可以節稅,這個影片解釋的很清楚,值得學習。


 

海外配息適用最低稅負, 750萬以內免稅


我的投資組合裡,很大一部分是放在海外配息基金,一方面是可以節稅,另一方面是海外基金有很多都是全球市場 ( 美國占比較高 ),藉著投資區域分散來降低風險,畢竟如果全部投入台股,多少還是會有 " 全部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" 的感覺。


海外基金的配息,屬海外所得,750萬內免稅 ( 會超過這個金額很難 ),我選擇的基金都是註冊在盧森堡,所以收到的配息不會被預扣稅 ( 以前買過美股,有領過配息,「在入帳前」會先被美國政府預扣30%的股息稅 )


有些人不喜歡買基金,因為會內扣管理費,一般都是1-2%,我的想法是只要整體報酬率不錯,又符合我想要的穩定配息的目標,這部分是可以接受的。另外,大部分的人買基金都是透過銀行買,要花不少手續費,我是透過「鉅亨買基金」這個平台買,目前為止都沒有手續費,自己多作功課,真的可以省下很多錢。 


節稅不是有錢人的專利,身為上班族繳稅是避免不了,而投資也快成了全民運動,對於你投資的股票、ETF、基金,要學習如何穩穩地賺,同時學習如何節稅,賺的加上少繳的,積少成多。最近看到這篇文章,最後的結論說的很好 : 「努力工作當然重要,但若懂得如何節稅與投資,實質收入差更多。記得,學會賺錢,也要學會留下錢。」

 


**********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