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新竹縣美術館展出 / 作品名稱 : 菜根香 |
一直以來,我們家幾乎每餐都是自己煮,上班的中午時間或小孩念書在外面吃就沒辦法了,只要是早上、晚上或假日在家,能自己煮就不外食,只有在每周或隔周的周六或周日晚上到外面吃,四人合計一餐在1000元以內 。
![]() |
傳統市場的好處是可以只買需要的份量 |
每年父親節、母親節、生日、過年,才會吃大餐,早期每次大餐預算2000元,現在物價已經漲很多,2000元吃不到什麼大餐了,所以提高到3000元。看似有點辛苦,限制這麼多,但其實很多事把大方向、原則訂出來,久而久之也成為全家的習慣,該吃好料的時候其實也沒少。
這麼多年來,雖然都在上班,但仍然可以做到每天自煮,最重要的是善用假日、晚上的時間,還有家人也要幫忙,但不可否認,大部分責任還是落在當媽媽的身上,所以懂得善用時間,提前規劃就很重要。
每周六早上固定是我的買菜時間,一周上菜市場一次,即使現在每天都有時間了,我仍然一周買一次就夠了。然後需要到超市買的部分,例如 : 牛奶、豆漿、雞蛋、吐司、包子、餅皮、各種果醬 … 等傳統市場比較沒有,就由先生去買。
![]() |
我的買菜車 |
每周上菜市場只帶固定金額,現在都是帶3000元,回到家看看剩多少錢,就知道本周買菜花了多少,這幾年來,我每個月菜市場的買菜錢,一個月平均一萬元,超市的部分平均一個月不到5000元,這樣就足以供應一家四口的平日的早餐、晚餐還有假日整天還包含每日水果。若再加上每個月2~3次假日的晚餐外食,二萬元已足夠,吃大餐的部分就另外當成娛樂開銷。
買菜買久了就會有經驗,知道什麼比較貴,什麼比較便宜,偶爾貴的也會買 ( 例如 : 牛腱、海鮮 ) 其他種類就盡量買便宜的 ( 例如 : 當季水果多買一點 ),盡量控制在每周的預算內,沒有什麼是非吃不可,而且貴的也不見得會比較營養,即使颱風或大雨過後,菜價變貴,也還是能買到一些相對便宜的菜。
每次買菜回來花個1~2小時處理食材,無論是熟食或生食,可以冷凍的就盡量冷凍,而且要事先分成小包,寫好標籤,才放進冷凍,絕對不要因為懶,隨便就全部丟進冰箱,這樣下次要煮的時候,就會手忙腳亂很花時間,食材的量沒有控制好也很容易浪費掉。
![]() |
一條胡蘿蔔18元,先用電鍋煮熟 |
![]() |
刨成細絲可煎蛋,切成條狀可炒麵 |
平常多看一些料理分享文或影片,可以幫助自己知道想買什麼、煮什麼,隨時盤點一下冰箱,看看還剩什麼、缺什麼,順手記錄在手機的記事本,這樣下次要買菜時就不會漏掉,在買菜時,買下去之前,問一下攤商價錢,常常問就會知道每一種食材大概的價位,若真的買到貴的,還沒結帳前或還沒切下去之前,就跟攤商說太貴了先不買,不用不好意思。
![]() |
Samsung 手機記事本 |
每天哪來的時間煮菜 ?
最重要的要提前作業,前一天就先寫好菜單,有哪些要先拿出退冰 ? 哪些隔天一早可以先用電鍋燉煮或先滷 ? ( 電鍋真的是煮婦的好朋友 ) 哪些可以前一晚先切好或泡水 ? 還在上班時,我每天都是這樣過的。
大部分的時間,先生都會在家,只需看我事先寫好的菜單,把一些成品或半成品加熱煮熟,青菜洗一洗現炒即可,我都蠻晚回家的,但因為有先規劃好,所以每天都可以在家吃晚餐。
![]() |
沙琪瑪一個才4元 |
這些經驗不是一下子就能熟練,是長時間一點一滴的學習和累積,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很麻煩或覺得很累,但熟能生巧,習慣成自然,在我忙碌的工作裡,買菜的時間反而讓我感到紓壓,煮菜的時候讓我覺得放鬆,因為不太需要用大腦,這些事對我來說早已是反射動作,比起每日回覆一堆郵件、和客戶開會、拚業績,買菜煮菜相對輕鬆多了。
![]() |
晚點到市場,一斤從39到33,等於打85折 |
比起到外面吃或叫外送,在家自己煮有很多好處 :
- 省時間 : 先慢慢熟練一些步驟,提前做好處理,在家30分鐘內即可上菜,不用再花時間出門吃飯,開車或騎車、等店家煮好都是需要花時間。
- 省錢 : 食材費僅外食的一半或更少,開車或騎車也要花汽油費,外送大部分也是要加價。
- 吃的更健康 : 身體健康也是在省錢!就可以少看醫生,少請假。
我覺得無論女生或男生,已婚或單身,大人或小孩,都應該要學著在家自己煮,這也算是生活的基本能力,而省下的時間和金錢,可以讓你做更多其他想做的事,是否住在熱鬧方便的地方就不是那麼重要了,因為只要有冰箱、有瓦斯或電力,三餐都不會是問題了。
三人的晚餐 : ( 食材約150元 )
自己做的滷味 : 豆干4個12元 + 海帶結半包18元 + 上次剩的滷汁
雞胸肉87元 炒 九層塔0元 ( 攤商送的 )
小魚乾約20元 ( 買一包現成的150元 )
紫菜蛋花湯 ( 蛋2顆10元 + 紫菜超便宜,約5元 )
![]() |
海帶結很方便,不用再切 |
![]() |
攤商常常會送九層塔 |
![]() |
三個人吃,加上白飯和水果就很飽了 |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