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股這半年來漲很大,投資股票這麼多年,沒看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漲這麼快,看到自己的投資報酬增加的不多,心理多多少少還是會焦慮,定期的分析和結算,有助於穩定心情,同時還是要關心目前的經濟和產業狀況,對投資策略是否需要調整會有幫助的。
台股的歡樂 Party,居高思危 ?
最近每天台股幾乎都是漲得多跌得少,隨隨便便就是上漲幾百點,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是因為全球對AI 的強勁需求,台灣好多半導體公司和供應鏈都受惠,是主要的原因,金融股和傳產股只能默默的站在一旁… 看報導好多美國大公司都在裁員,原因不是景氣不好,是因為急需擴展AI 的設備投資,所以公司的預算必須要取捨。
這波的漲福不知會多久 ? 對 AI 的需求不知會不會過度樂觀
? 回想疫情期間,半導體迎來大缺貨,當時我任職的公司股價創新高,業績大爆發,公司每隔一陣子就發獎金鼓勵員工,我負責的歐美地區也難得業績衝高,所以年度也領到不錯的分紅,當時我全部守住做投資,沒有隨便花掉。
那波榮景維持了一年多就掉了下來,我有兩檔科技個股的投資剛好在高點進場,之前來回操作了幾次買低賣高都有賺,以為會繼續漲,結果最後一次套牢到現在,還好金額不多,每年還有股息可以領,但帳上至今還是賠錢的。從那時起我就不再投資個股,只投資 ETF 來分散風險,那兩檔雖然是科技股,但產品線和AI 比較無關,股價一直回不去,雖然也算是好公司,但最後一次在高點進場是個錯誤,然後現在它的產品也搭不上話題,這兩檔我遲早要賣出認賠。
![]() |
| 0050 走勢圖,疫情時高點維持了一年多 |
定期結算、分析淨資產
離開職場已超過一年,一家四口的開銷全靠配息收入,目前我的資產配置,大部分是配息型的股票或基金,配息率大約6-8%,經過一年的考驗,有固定的現金流入真的很踏實,就好像每個月領薪水,雖然每月/每季不保證配多少,只要注意配息金額是否穩定,變動在 20% 以內我還能接受,同時也有預備金就不用擔心。
最近大漲的股票主要都集中在 AI 相關題材,我的投資幾乎沒什麼漲,因為大部分是投入全球配置的配息型基金,以及台股的高股息型 ETF,說實在的看到台股一直漲,心裡還是會癢癢的,但換個角度想,如果現在手上大部分是市值型 ETF ( 例如 : 0050 ),我應該還是會焦慮吧 ? 因為家裡需要開銷,每個月都要賣掉一些持股換現金,股價一直漲賣掉真可惜,不賣又怕紙上富貴一場 ?
每個月底結算時,除了統計目前的資產、負債,我同時會分析以下的狀況,這樣對財務的了解會更完整。
👉投資標的股價比對 ( 上個月底 vs 這個月底 )
👉淨資產增加的金額 & 比例
👉當月有無大筆開銷或進帳
👉已刷卡的金額也算是負債,需一併計入
👉配息可以支付開銷即可,多餘資金投入指數型或成長型標的
👉淨資產增加的幅度有沒有至少能應付通膨
( 一年至少要 3% ? )
| 淨資產表格舉例 |
配息型應付日常開銷,指數型為資產加分
10月底結算淨資產,比對上個月小幅增加1.x %,比對去年同期增加5.x%,也就是說每個月完全沒有薪資收入的情況下,除了有產生配息支撐了一家的開銷,整體淨資產還小幅增加,所以即使投資標的沒有集中在現在熱門的AI 相關,雖然看著台股大漲沒跟上不免焦慮,但每月的分析數字會說話,整體的方向還是健康的。
目前的配息大致上可以應付家中開銷,在維持原來的生活品質以及花費習慣下,最近開始慢慢地將有結餘的部分投入指數型ETF,台股選擇 0050 ( 共50家成分股,台積電占比超過 60% ),美股選擇 00646 ( 共500家成分股,追蹤標普500指數,最大持股是 NVIDIA,占比8%,前10大成分股占比39% ),00646 雖然規模不大,討論度不高,但已成立10年,報酬率也不錯,比起直接買美股,我選擇買這檔 ETF,比較方便一起做管理和統計。
針對高配息或指數型,網路上有很多的論戰,說的都有道理,但生活是自己在過,家庭需求和個性自己最清楚,我目前的策略就是主力放在配息型應付日常花費,畢竟已經退休沒有固定的薪資收入了,若有結餘,就慢慢地投入指數型。因為日常所需已經被配息照顧好了,不會感到焦慮了,自然能沒壓力地去累積指數型的投資,為整體資產加分,兩種互相搭配,哪一類型當主力就看每個人的狀況和條件。
![]() |
| 圖片來源 : Pixels |
不要花太多時間看盤,到戶外走走減少焦慮
投資理財搞得太複雜或花太多時間,不見得會賺得比較多,設定好方向,系統化、固定時間做紀錄和分析比較重要,還在上班的人就認真上班累積資金,已經離開職場的就去追尋新的生活寄託或目標,我也還在持續探索中。最近北部下了好多天的雨,想到以前上班時,如果遇到這種天氣,絕對是塞車塞到爆的噩夢,現在可以不用無奈地在車陣中真的很感恩。
有天利用難得的好天氣,到新北美術館參觀,感覺上優缺點都有。優點是交通方便,坐區間車到鶯歌,出站走路不到10分鐘,附近有鶯歌老街可以一起逛,美術館周圍公園很大,視野遼闊;缺點是展出的作品意境較高,但解說不足,牆壁上的文字說明字好小,光線也很暗。
我現在是中年,視力變差了,很難去閱讀牆上那字體小又沒有足夠光線的說明,所以無法好好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境,蠻可惜的。有這樣好的硬體和周圍環境,如果內部的軟體面能做得更好,相信會吸引更多人前來,無論是提升民眾對美學的興趣或促進觀光,應該會更有幫助。像這樣到戶外走走,對股市的焦慮就會減少許多,有了穩健的財務做基礎,就能更自在地過生活。
![]() |
| 新北美術館 |
![]() |
| 附近視野很好 |




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