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再忙碌的這一年

 


到上個月底退休滿一年了,我盤點了資產狀況,也處理了身體問題,這一年來,我適應的比預期中好,身心都感到自由,與自己相處是需要學習的,人生除了規律的上班,還有很多事可以做,但必須盡早開始培養興趣,同時努力開源節流,有穩健的財務做依靠,人生會更有選擇權。

 

生活的重心 : 靜態面 / 動態面

 

這一年來的生活,靜態方面較多,包含 :


👉   部落格的建構和學習 : 對思考力和觀察力幫助很多

👉   學語言 ( 日文 / 英文 ) : 每年都想去日本旅遊也不想因為沒上班了英文能力下降

👉   實體書閱讀 年初至今已經累積快40本書

👉   關注網路文章 ( 經濟 / 科技 / 長照議題 ) : 我喜歡有數字的東西,對於經濟方面的文章,只要不會太枯燥或太複雜,都會想看;雖然已經離開科技產業,但很多科技和生活息息相關,免費訂閱「數位時代」電子報每天都會發送,至少看一些標題也有幫助;長照問題會跟著我們到老,無法置身事外,「遠見雜誌」和「50+」的文章都蠻不錯的,下載APP 很方便。

 👉  韓劇 : 晚餐後固定追劇一集,約 1~1.5小時,即使白天或周末也不會多看

 

至於動態方面,目前主要是運動和旅遊。運動包含超慢跑和瑜珈,每天約一小時;旅遊方面,一月時去了日本十天 ( 一家四人共花了15 ),上個月去了美國十天 ( 一家四人共花了20 ),由於已經沒有工作上的壓力,完完全全能夠好好地玩、好好地體會、回台後也能好好地休息;在台灣外出旅遊不多,大部分是固定在幾個常去的地點走走。

 



穩定的配息收入,支撐著各種開銷

 

關於股票/基金投資,市場上訊息很多,方法多元,有人專注台股、有人專注美股,個股、ETF都有,「派別」主要又分成配息型和市值型….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個性,沒有自己的想法,很容易會迷失、賠錢,不管用哪一種方法,只要能安心過生活、不會焦慮、有賺到錢、且能長期執行,這樣就是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
 

每個月的月底我都會結算目前的淨資產 ( 包含現金、帳戶餘額、股票/基金市值、房貸餘額、尚未付款的信用卡金額 … ),這樣的習慣已持續5年多,有固定的 excel表格在維護,可以清楚看到淨資產的變化,遇到股災帳上賠了多少,花了多久補回來,然後慢慢又開始增加,數字變化比較大的單月,我會做備註。

 

上個月底結算時,比對去年10月退休後,收到一次請領勞保給付後的淨資產,總金額不但沒有減少,還小小增加了大約5%這一年來,靠著投資的被動收入,支付了一家四口的開銷、房貸、小孩的教育費、國外旅行 每月/每季/每年的配息收入,穩定地維持著家裡的運作,比起上班時的薪水,差距不大,還賺到不需每天打卡的自在生活。

 



投資的策略和心態

 

目前的配息收入已經差不多可以 cover 家裡的花費,再來的投資策略,會慢慢地把有結餘的部分,投入市值型的股票 ( 例如 : 台股的 0050 ;美股的 00646 VTI ),市值型的股票主要是追求成長,配息不多或沒配息,以數學公式來說,市值型的報酬率一定遠大於配息型,但實際生活需要的開銷,以及踏實安心感,不是只靠數學公式就可以衡量或取代的。

 

不過,配息型雖然有固定的現金流,也是要注意配息金額是否穩定,例如本來平均每個月有5萬元,是否突然只剩 3 ? 對我而言,打八折我是還能接受,也就是說,如果本來每月大約有5萬可以領,變成只有4萬。今年4~6 月的股災,加上台幣美元匯率突然從 33 升值到 30,差不多就是這種狀況,所以平常就習慣簡樸生活是蠻重要的。

 

另外,也要注意用來配息的本金市值是否有變少,理想的狀態是至少有3~5% 的成長,這樣才能跟上通膨的腳步,例如用來配息的股票/基金有1000萬,配息率6%,每年會有60萬的配息 ( 等於每個月5 ),在爽爽地領配息的同時,這1000萬股票市值是否變少了 ( 例如 : 只剩 950),還是它不但穩定配出 60萬,本身價值還能維持住 1000萬甚至更多 ?

 

定期檢視這些數字很重要,如果可以最好每個月一次 ( 固定在月底或月初 ),而且每次的資料都要留下來才能比對,用固定的表格填寫,可以省去很多時間,無論是單身還是有家庭的人,都建議把自己或家庭當作是一家公司來長久經營,習慣這些數字的運作,目前我每天早上,大約花10分看盤和檢查前一日基金績效,每個月的月底結帳和分析約花1~2小時。

 


未來的規劃和期許

 

6月時,發現異常的婦科問題,7月初住院檢查,醫生建議開刀處理以避免病變風險,9月從美國回來後不久,就住院了幾天處理該處理的問題,經過將近3個小時的手術,在恢復室醒來時,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,腹部留下不小的傷口,不過由於科技的進步以及自費了止痛劑,恢復的狀況比預期中好。

 

慶幸的是,我已經不需要再被工作追著跑,可以好好休養,投資的股票/基金如常運作,配息自動流入,最近台股一直創新高,好像在開狂歡派對,我投資的標的上漲有限,但我不會感到可惜,也不會想要急著跟進,比起忽高忽低可以在短期內賺到價差,我覺得穩健的財務更可貴,將退休金的水位拉高雖然重要,但健康、體力同等重要。

 

這一年來的體會是,財富自由只是一道門,跨過了這個門檻 ( 高低因人而異 ),還有很多事要面對,同時也可以迎來不同的風景,未來除了加強運動和保健,也會慢慢增加在台灣深度的小旅行,同時也希望能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 ( 目前只做到定期捐款 ),這一年只是試水溫,不過很清楚的是,嘗過了自由的滋味後,就回不去了。




***********

留言